运!更昭示我武氏当国,顺天应人!」之后的第三天。
趁热打铁的后招来了!
洛阳平民王庆之率千馀百姓于宫门前献万民书,请愿立武承嗣为太子。
并得到了武皇召见。
「洛阳布衣臣王庆之(《唐六典》记载「庶人上书,称臣某」),味死谨奏:伏惟陛下承天革命,鼎新武周,然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遂请立魏王武承嗣为皇太子以固国本事,臣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王庆之于早朝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献上了那封所谓的「万民书」。
「伏惟圣神皇帝陛下承天御极,革唐命而建大周,开万世之基业,立千古之新统。臣等草芥微末,本不敢妄议国本,然念及社稷安危,不得不冒死上陈,伏望圣裁。」
「臣闻《春秋》之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陛下既以武氏代唐,君临天下,则宗庙血食丶江山承继,自当纯乎武姓。若以皇嗣继统,实乃以李嗣武,非类相承,
恐神灵不享,宗庙无主,岂有易姓革命,而终归他族者乎?」
「魏王武承嗣,陛下之亲侄,太祖(武士)之嫡孙,血统纯正,德才兼备。若立为储君,则大周国本永固,天下咸服。若仍以李氏子为嗣,则恐千秋万岁后,人心思唐,社稷动摇,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
「陛下以圣德代唐,建号大周,若传位李氏,则革命之业将,先帝之志未伸。往者徐敬业丶李贞等逆贼,皆以「匡复唐室」为名,煽乱天下。若立武氏为嗣,则奸雄无词可借,四海永绝凯之心也。」
「魏王武承嗣,忠孝两全,夙夜勤恪,协赞圣朝,功在社稷。若得正位东宫,必能上承圣意,下安黎庶,使大周基业,传之无穷。」
「臣等愚昧,唯知效忠圣主,愿陛下察纳雅言,早定国本,则天下幸甚,武氏幸甚!
,」
「臣王庆之等顿首再拜,谨奉表以闻。」
王庆之的破锣嗓子在殿中回荡,那卷万民书被两名力士颤巍巍地抬进大殿。
出事了!
文武百官一片肃然,几位年迈的大臣不约而同眉头紧皱。
武承嗣立于诸王首位,面色沉静如古井,蟒袍广袖中指尖微动。
「臣附议!」
突然,中书舍人张嘉福出列高声道:「王庆之所言极是!不老仙师现世,已证武氏当国顺天应人!合该立武氏血脉为储,方显正统永续丶天命所归!魏王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