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天后菲婉转的唱调一经开口,全场鸦雀无声。
一些懂行的文人此刻已经沉下心来静静聆听。
中年儒士陆鸣渊眼中迸射出精光异彩,讚嘆声不由脱口而出:“好词,好曲。”
相同看台的年轻男女也都面露欣喜之色。
这年代好诗词正如现代社会的好歌曲那样,听一遍觉得词好曲好,就有种挖到宝藏的感觉。
洛家是五门氏族之首,可谓桃李满天下,对於儒学的传承无比深厚,对文字的敏感度,相较於其他文儒也强上许多。
洛避尘与洛玉宓这对兄妹,只听了一半,就有了这首词会流传千古的感觉。
“的確好词好曲,不知出自长安哪位大儒之手?”
“如此鸿儒,当去拜访。”
苏玉嬋嫣然一笑:“陆先生,洛公子,想知道这词曲出自何人之手,不如等魁大会结束,前去百楼探知即可。”
陆鸣渊颇为激动道:“能做出如此惊才绝艷诗词之人,必是文冠长安的大儒,应当去拜访。”
隔壁的魏冉闻言淡淡一笑,並没有出去装这个逼。
他像是看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欣赏著妙月將词曲唱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