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阳劝道:“下次父王可以去大学论台,听听大家是怎么讥讽宋王齐王的,您心里应该就平衡了。”
这天下嘴巴最厉害的,从来不是那些基层的胥吏,而是师从各家的读书人们。
以前也有诸侯称霸过天下,虽然权利没有姜蓁这么集中,但那诸侯也是无人敢反对的霸主,可他想要封禅泰山,得到的却是一堆嘲讽。
一堆读书人跳出来,说君王要有德行,天下要有祥瑞出现,才能去泰山拜见天帝,接受天命。
但这事儿轮到姜蓁,就没人敢叽叽歪歪了,什么德行,什么祥瑞,大家就跟忘了这事一样,大家口风一致的歌功颂德。
君王要是真正胸怀宽广,像圣人一样,大家自然畅所欲言,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但姜蓁小气得明明白白,所以大家也不想因为一些小事,惹姜蓁不痛快。
之前姜蓁杀贪官,史家的人弄了个名单来提醒她,转头姜蓁就把史家学堂的竹纸断供了一半,甚至史家学子的殿试排名,也会受到影响。
都知道这事儿是姜蓁做的,偏偏人家找好了借口,史家的人也无可奈何。
不是什么大事,就别惹姜蓁,这是大家的共识。
【其他人都还挺有眼色的,就史家那伙人不知悔改,不知道在史书里说了阿蓁多少坏话。他们都不是什么大度的人,偏偏要阿蓁大度,想什么美事呢。】
【圣人明君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咱们就不为难自己了。】
【就是,阿蓁要是把路走窄了,以后小星星继位怎么办?】
【那群史官每年修的史我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