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么固执,她也不会去学校当什么鬼民办教师,辛苦那么多年,还不是说清退就清退了;如果不是去了那么偏僻的乡村学校,她又怎么会嫁给王宝山那种男人……
在外公去世后,佳慧曾经向外婆求证,她妈抱怨的这些话是不是真的。外婆的神情她到现在都忘不了。瘦瘦弱弱的老人长叹一声,说:“要怪只能怪你外公瞎了眼,跟我结了婚。他要是也找个吃商品粮的,两个人都有单位,不就有个工作让你妈顶替?她又怎么会摊上这个命?”
那时佳慧才知道,外公结婚前,在镇信用社当会计,是吃商品粮的。而外婆是农业户口。那年头,吃商品粮的人天然就高农村人一等,身份差别类似于后来的海市人、京市人和外来民工之间的区别。外公跟外婆结婚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人在镇上忙工作,另一个人在农村种地,照顾两个孩子。像他们这种情况,以前被称为“半边户”。
“半边户”在城市被人瞧不起,在农村还是很让人羡慕的。在大家都很苦很穷的年月里,
家里能有一笔旱涝保收的固定收入,经济上多少都会比周围人宽绰点。外公每个月只给自己留点吃饭的钱,余下的都拿回来交给外婆,如此一来,孩子们读书就不用找人借钱,过年还能买新衣服新鞋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婆的日子很好过。在农业机械化普及以前,种田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耕田打耖、挑麦扬场全都是纯粹的力气活儿。夏天缺水时节,村里人都会争抢农田灌溉用水,家里没壮丁的往往会受人欺负。尤其外婆还是个长得很瘦小的女人,性格也很柔顺。佳慧后来分析,可能就是这样的生活场景,才让母亲长成了一个暴躁泼辣的女孩。她能不泼辣吗?父亲长年在外,家里只有弱母幼弟,她又怎么能不跟人争?不跟人抢?不争不抢怎么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