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起的鸽群在天空掠过整齐的弧线。朱元璋望著铁轨尽头缓缓驶来的“大明號“,见车头龙纹在晨雾中若隱若现,忽然想起年轻时见过的郑和宝船——都是能载著大明威风远航的庞然大物。
火车停稳的剎那,朱標不由自主向前半步。他看见父亲握著御笔的手青筋微凸,却比批奏疏时稳当得多。“大明通衢“四字落下,最后一笔的鉤画竟与铁轨弧度分毫不差,台下顿时爆发出海啸般的“万岁“声。兵部尚书摸著腰间佩刀感慨:“当年北伐时若有这铁傢伙,徐达大將军怕是能直捣漠北!“
百姓堆里,卖瓜的王老汉拽著孙子往台前挤:“快看!那铁牛嘴里吐的烟,比你娘蒸馒头的灶火还旺!“小女孩攥著新发的“通车纪念“,眼睛笑成月牙:“爹爹,以后去外婆家是不是能坐这个铁牛呀?“远处茶楼上,身著短打的织工们举著酒碗欢呼,他们刚从欧阳伦的织坊领了双倍赏钱,此刻正盘算著用铁路运布能多赚几文。
文武百官中,吕昶望著欧阳伦与朱元璋並肩而立的身影,忽然想起《商君书》里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御史中丞虽仍绷著脸,却在笔记本里记下:“铁路运费可按货物品类分级,此条或可纳入新商税则例。“唯有李善长盯著欧阳伦腰间的玉佩——那是他祖传的和田玉,此刻正隨著駙马爷的动作轻晃,像一记无声的嘲笑。
当日申时,第一列载货火车鸣笛启程,车厢里装满江南织锦与南洋。朱元璋望著腾起的蒸汽,忽然转头问朱標:“標儿,你说这火车能跑多远?“朱標望向铁轨延伸的方向,想起昨夜与欧阳伦密谈时看到的《天下铁路图》:“回父皇,终有一日,能从应天直抵西域。“
暮色四合时,欧阳伦独坐书房,將李善长的玉佩浸入檀木盆。周保捧著帐本进来,见水面漂著的血渍,惊道:“老爷,这是.“
“淮西党的血。“欧阳伦用软布仔细擦拭玉佩,直到血丝尽去,“不过从今日起,他们的血该用来肥咱的商路了。“他將玉佩系回腰间,翻开最新的《南洋业报告》,目光落在“吕宋岛黄金亩產提升三成“的字样上,忽然轻笑出声。
窗外,“大明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