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两排,前排专管裁剪,后排只负责缝製,中间用竹筐传递布料。朱元璋注意到,每个绣娘面前都有一盏带反光罩的油灯,光线集中在布料上,连针脚都看得清清楚楚。
“她们怎么不说话?”他低声问。
“计件制。”欧阳伦解释,“缝一件背心赚二文,多缝多得,所以没人閒聊。”
正说著,一个年轻绣娘突然起身,从墙上摘下个铜铃摇了摇。旁边立刻跑来个小廝,往她桌上放了碗热汤,又匆匆跑开。
“这又是啥规矩?”朱元璋瞪大眼。
“申时时,每人一碗羊骨汤,补气血。”欧阳伦道,“若有人头晕手软,当月奖金就没了,所以她们比谁都爱惜身子。”
朱元璋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昨晚他还在骂欧阳伦“搞架子”,此刻却看见绣娘们捧著汤碗,眼里满是感激。再想起朱记工坊里,绣娘们啃冷窝头的场景,他只觉得喉咙发紧,说不出话来。
走到工坊最里间,只见地上摆著个巨大的木台,台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布料。欧阳伦拿起一块浅青色的布,递给朱元璋:“太上皇摸摸看。”
老皇帝伸手一捏,眼睛立刻亮了:“这布怎么这么软?跟丝绸似的!”
“这是『飞织』,”欧阳伦笑道,“用南洋木混著蚕丝织的,透气又耐磨,做夏装最合適。”
“混著蚕丝?”朱元璋挑眉,“那成本得多高?”
“高,但卖得贵。”欧阳伦指著墙上的价目表,“三两银子一件,比朱记的粗布短衣贵五倍,可富家子弟抢著买。”
朱元璋看著价目表,又看看忙碌的织工,忽然想起欧阳伦昨晚说的“卖的不是衣裳,是规矩”。他伸手摸了摸腰间的断玉带,忽然觉得这玉带硌得慌,不如欧阳伦腰间的牛皮腰带舒服。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