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也没必要吧,都是要清点的。」
「这孙司徒确实是有面子啊,而且这还不是在他们的老家扬州」
地方的税,朝廷每年收两次。
一次是田税,一次是财税。
田税在秋收的时候,由朝廷亲自派军队和文官,到各个地方进行收缴。
财税则是一年结束,冬季过后。
一般由各县的主薄,由郡里提供武装保护,押送到盛安。
不过也只有司州,这四通八达的地方,能够以县为单位,亲自收缴。
其馀五州,都是直接由朝廷派去监察,至少以郡为单位收。
也有例外。
比如凉州,要硬抗整个齐国的压力,还要提防北燕,钱和粮,基本上收不上来,还不时要吃朝廷补贴。
而税收大户,就是天下之中,最为富庶的司州。
可司州丘平郡的漳县,是小县,且并不算富裕。
表情逐渐严肃,心月忍不住呢喃:「连这,也被宋时安猜中了吗。」
尚书台。
作为九卿之首,他不仅管官员的任免,还负责盐铁专卖的税收。
但因为要防止权力的集中,又设了管山海税收的少府,管粮食税收的司农。
孙谦带着车队,进入皇城之中后,便由尚书台接管。
而他本人,也去向尚书令欧阳轲的爱徒,尚书郎中,于修述职。
「于郎中,这是漳县盐铁税收的帐簿,请过目。」
「谦公子,请坐。」
于修笑着伸出手,让对方落坐后,自已在主位上,接过了属官递上来的帐簿,打开一看,表情便凝了凝。
孙谦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而后,他端着茶杯,喝起了茶。
于修则是依旧保持严肃的翻看帐簿。
过了一会儿后,他才笑着问道:「谦公子,这是郡税和州税扣除后的吗?」
每个时代,都有地税和国税。
分粮和钱。
州郡的政府机器也需要运作,所以税收他们也得抽成,
按照大虞律的分成比例是,国五,州三,郡二。
除开一些特殊的地方,朝廷会下发政策,比如朔郡这种军事重地,其馀的都大差不差。
当然,法律是法律。
执行下去就不同了。
某些地方,实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