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读书的时候他也有研究过历史。
\n
比如崇祯皇帝时期,殿试时皇帝出的题有一道是:?
\n
东虏本我属夷,地窄人寡,一旦称兵犯顺丙三韩不守,其故何欤?
\n
且流寇久蔓,钱粮阙额,言者不体国计,每欲蠲减,民为邦本,朝廷岂不知之,岂不恤之?
\n
但欲恤民,又欲赡军,何道可能两济?
\n
试题都是朝廷面临的内外困境,想为国求才求治病良方。
\n
虽然乡试不是皇帝出题,但大多是出题人或者是权力中枢的人,根据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朝廷心思出的。
\n
而李瑜手中的这份乡试试卷,主要都是对考生道德要求,还有对忠君体国的考核罢了。
\n
治国方面,只有试策论救荒之策还算是挑选实干人才。
\n
他明白了!
\n
老皇帝现在肯定是时日无多,因为定了那么小的皇孙为储君心里又很惶恐,所以便想着给自己的好孙孙扒拉几个忠臣护着。
\n
这般猜想皇帝的想法,李瑜才着手下笔去写。
\n
他觉得这次比王知秋出题的那次简单,那次是真的在考验考生们的才干。
\n
而这次……
\n
拍马屁谁都不会拍,无非就是比谁的马屁拍的更好、刚好,谁的文章技巧更好一些罢了。
\n
可是怎么出彩呢?怎么在这一千六百多名考生之中,成为最后榜上有名的五十人之一呢?
\n
李瑜的目光……落在那道救荒之策的题目上,他觉得要从一堆马屁精里脱颖而出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