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顺的主要领导,正在推动中央有关部门,组建调查组,进驻江北大学,所以,邱书记和刘校长,都想尽快把新校区的事定下来,这样,调查组可能就不会来了。至于选青山还是选丹霞,主要看谁来得更快。”
毛文康说道。
“原来如此。”
至此,宋思铭和程奎算是理清了全部的来龙去脉。
江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调查组肯定是来自于教育部,而那位能够推动教育部成立调查组的昌顺市主要领导,肯定是昌顺市委书记谭向明。
谭向明的另一个身份,可是江北省委常委。
估计,江北大学也是忌惮谭向明,担心谭向明抓着这件事不放,才果断放弃永寿,改选其他。
青山和丹霞各方面的条件,肯定是要优于永寿的。
这样,就算是最后调查组下来了,也查不出什么。
“这样看来,还是我们的速度更快一些。”
程奎感慨着说道。
没想到,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青山与丹霞的对决。
“不是青山的速度更快,而是,我根本就没通知丹霞。”
毛文康告知程奎和宋思铭。
做好事可以不留名,但也得分什么人,什么时候。
程奎是老省委书记的孙子,晋升正厅是板上钉钉的事,副部都有可能,而宋思铭虽然年轻,但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前途亦是不可限量。
让这俩人知自己一个人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没有通知丹霞……”
宋思铭和程奎怔了一下,赶紧向毛文康道谢,“毛校长,我们得代表青山六百万老百姓感谢您。”
他们刚刚还在想,丹霞到江台,比青山离江台,少了一百公里,怎么会开完了,都没见到丹霞来人。
原来症结在毛文康身上。
从始至终,都没有被他们重视的毛文康,最后竟然成了决定性因素。
“都是自己人,客气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我已经跟周瑾教授说了,她可是把博士名额留出来了,就看你们什么时候硕士毕业了。”
一个人情,还不足以绑定与程奎,宋思铭。
毛文康又想起,之前在辉煌集团和金山矿业的合作签约仪式上,程奎和宋思铭,说读完京大霍飞燕教授的硕士,就找他妻子周瑾读博士。
这很可能就是一句客气话,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