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二天,天还没亮,许峰就领了一套工具和几个负责打下手的战俘,乘坐一辆手摇的轨道车,前往7号标段。
\n
那几个战俘面如死灰,看着许峰的眼神充满了麻木和同情。
\n
在他们看来,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同胞”,很快就会被西伯利亚的现实击得粉碎。
\n
7号标段位于一片开阔的沼泽地上。
\n
冬季的严寒将沼泽冻得像石头一样硬,但地表之下,却是松软的泥炭和暗流。
\n
火车一旦通过,重量和震动就会导致冻土层破裂,铁轨下沉。
\n
许峰到达现场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
\n
几段铁轨歪歪扭扭地陷在泥地里,像一条死去的巨蟒。
\n
几个苏军监工正呵斥着战俘,用最原始的办法,试图将铁轨撬起来,但收效甚微。
\n
许峰没有理会那些监工,他绕着出事的地段走了一圈,时而蹲下,抓起一把泥土在指尖捻动,时而闭上眼睛,仿佛在倾听大地的声音。
\n
实际上,他的万用雷达已经深入地下几十米,将整个沼泽的剖面图清晰地构建在脑海中。
\n
泥炭层、冰透镜体、地下水暗流……所有的数据都一目了然。
\n
那几个战俘和监工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n
在他们眼里,这个新来的霓虹工程师,神神叨叨的,怕不是被冻坏了脑子。
\n
勘察了半个小时,许峰心里已经有了不下三种解决方案。
\n
他选择了最简单,也最符合当前技术水平的一种。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