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上次失败的狩猎和墨羽的成功扑击,给了他深刻的启发。他不再仅仅依靠蛮力和速度硬追,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观察猎物习性、利用地形,并尝试与墨羽进行更紧密的配合。
\n
“掠影身法”的图谱和“观鹰之意”时刻萦绕心头。他不再追求瞬间爆发的极致速度,而是专注于如何在复杂湿滑的环境中,让移动变得更轻、更快、更难以捉摸。
\n
又一次狩猎。目标是几只更为机警、常在溪涧乱石滩活动的灰背山兔。
\n
凌云伏在一块巨大的风化岩石后,呼吸绵长,将自身气息收敛到最低。他丹田处的“惊鸿”气感被缓缓调动,并非灌注双腿追求爆发,而是如同薄雾般弥散周身,尤其是足底。他尝试着将意念沉入一种“融入环境”的状态,想象自己如同溪边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一丛随风摇摆的野草。
\n
不远处,墨羽则安静地潜伏在一株低矮灌木的阴影里,漆黑的羽毛成了最好的伪装。它锐利的目光紧紧锁定着目标,身体微微前倾,如同蓄势待发的弓弦。
\n
一只山兔蹦跳着靠近,警惕地竖起耳朵。
\n
凌云动了。他没有猛扑,而是如同被风吹动的落叶,借着岩石的掩护,以一种极其诡异流畅的弧线轨迹,悄无声息地向山兔的侧后方滑去!足尖点在湿滑的鹅卵石上,竟只发出微不可闻的轻响,仿佛踏水无痕!正是“掠影身法”中基础的“逝水步”雏形!
\n
他的移动轨迹飘忽不定,并非直线逼近,而是巧妙地利用乱石、水流声作为掩护,不断调整方位。山兔的注意力被这忽左忽右、若有若无的动静搅得有些分散,小脑袋不停地转动。
\n
就在山兔的注意力被凌云完全吸引,转向左侧一块岩石的刹那——
\n
“啾——!”
\n
一声短促而凌厉的鹰唳划破空气!墨羽如同离弦的黑色利箭,从灌木丛中激射而出!它小小的翅膀奋力扇动,竟带起一股微弱的气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