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之后他将办公室一分为二,一半拿来卖鲜花礼品,一半做翻译社。而且,麻芸也常常背着装满小工艺品的大麻袋,在杭城的大街上穿梭售卖。麻芸甚至还做过一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材销售员。麻芸用这些小买卖的收入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
\n
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卖礼品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翻译社仅能挣五六百元,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翻译社呢?
\n
麻芸的同事就建议只开礼品店,将来成立一家礼品公司,但麻芸拒绝了。他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当初成立翻译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解决老师们的问题,还是为了挣钱?
\n
既然是为了前者,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n
1995年,亏损三年后,海博翻译社开始盈利。
\n
这时5年之约已满,麻芸向学校提出了辞职。
\n
辞职之后,麻芸全职经营翻译社一段时间。他发现翻译社在实现盈利之后,逐渐走上了正轨,麻芸就放手让其他同事打理,不再过问翻译社的具体事宜了。
\n
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n
1995年,杭城要修一条通往皖省阜阳的高速公路。m国的一家投资公司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但在项目进行的一年时间里,该公司却迟迟没有按照合同支付投资款。
\n
杭城方面聘请麻芸到m国同该公司接触。
\n
那时麻芸被称作“杭城英语最好的一个人”。
\n
带着杭城方面的委托,麻芸担任起了前去m国翻译和协调的工作。
\n
可到了m国之后,麻芸却发现那是一家骗子公司,不但无意合作,甚至希望麻芸能跟他们一起来诈骗z国钱财。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