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运行平台,整个系统除了比c++更加简单之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n
1992年的夏天,当oak语言开发成功后,研究者们向硬件生产商进行演示了green操作系统、oak的程序设计语言、类库和其硬件,以说服他们使用oak语言生产硬件芯片,但是,硬件生产商并未对此产生极大的热情。
\n
因为他们认为,在所有人对oak语言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生产硬件产品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所以oak语言也就因为缺乏硬件的支持而无法进入市场,从而被搁置了下来。
\n
1994年6、7月间,在经历了一场历时三天的讨论之后,团队决定再一次改变了努力的目标,这次他们决定将该技术应用于万维网。
\n
他们认为随着mosaic浏览器的到来,因特网正在向同样的高度互动的远景演变,而这一远景正是他们在有线电视网中看到的。
\n
作为原型,帕特里克.诺顿写了一个小型万维网浏览器webrunner。
\n
1995年,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了oak机会。业界为了使死板、单调的静态网页能够“灵活”起来,急需一种软件技术来开发一种程序,这种程序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并且能够跨平台运行。于是,世界各大it企业为此纷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n
这个时候,sun公司想起了那个被搁置起来很久的oak,并且重新审视了那个用软件编写的试验平台,由于它是按照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体系结构进行编写的,所以非常小,特别适用于网络上的传输系统,而oak也是一种精简的语言,程序非常小,适合在网络上传输。
\n
sun公司首先推出了可以嵌入网页并且可以随同网页在网络上传输的applet(applet是一种将小程序嵌入到网页中进行执行的技术),并将oak更名为java。
\n
5月23日,sun公司在sunworld会议上正式发布java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