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正好是念娘过世一周年,周年祭过完他就打算成婚了。
因她们回来都快腊月了,舍娘遂不必再去庆王府,只在家中陪家人。又说新来的同知家中很是清苦,老母妻子女儿这么冷的天还得纺线织布,还不肯收常例钱,所以,庾氏和舍娘常常暗中接济一番。
张淑贤趁着一早,也带了些米糕过来舍娘这里,还道:“这是我母亲亲手做的,用箬叶包着蒸的,一股清香。母亲让我多谢你们,送了名贵药材来。”
“张姐姐,这远亲不如近邻,本是举手之劳,你来吃我从襄阳带回来的茶叶,若是好,也带一些回去。”
平日在家成日纺线织布,这个时候才能出来一趟,也能抽空打打牙祭,张淑贤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舍娘想张淑贤这样的人反倒比那种假清高的好多了,故而,又让人上了几样细点,陪着她说话。
其实张大人的清名很响,要不然也不会举人出身,做到同知的地位,就像之前孙璧清的爹也是举人出身,最后做到知县都是顶天了。
虽说他对妻儿算不得好,但是治下百姓却是有福了,因此裴以清和他相处的也很好。
甚至裴以清还帮张淑贤要说亲,说亲的正是邵家儿郎,听闻邵家公子中了举人之后,赴京赶考一次并未中,因此有些颓丧,还是裴以清想着结亲不成,倒是给他介绍了一位好先生,最近看了邵小郎的文章,只夸进益许多。
他还想着邵家有钱,张家有名,二者结合正好。
舍娘还想这位邵状元按照发展,前世应该是舜娘的丈夫,但这辈子许多事情都不同了。爹这辈子官位更高,娘又还在,她们兄妹也不必托付给老家的人,爹处理事情来也是得心应手。
张同知认为邵家有钱,恐怕让人认为他有爱富之嫌,倒是裴以清笑道:“若是真要说个富户,杭州城的富户可不少,我是看这孩子的确有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