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味流水般摆上,霍启良谈吐风雅,旁征博引,从诗词歌赋谈到地方风物,就是绝口不提丁税和刚才的冲突。席间更是对林逸的“才华”赞不绝口,言语间极尽拉拢之意。
\n
“林公子见识卓绝,听口音似是北地人?不知游学欲往何处?”霍启良看似随意地问。
\n
林逸心念电转:不能暴露京城来的身份,但也不能编得太离谱。“学生祖籍燕云,家中薄有田产,此番游历,一为增长见闻,二来……”他故意压低声音,露出一丝狡黠,“听闻江南繁华,丝帛盐铁之利甚厚,家中长辈也想让学生看看,有无可能……置办些产业。”
\n
“哦?”霍启良眼中兴趣更浓,“公子竟有营商之志?难得难得!老夫不才,在这彰德府地界,商贾之事倒也略知一二。公子若有兴趣,老夫倒可引荐几位朋友,江南的丝绸,淮扬的盐,乃至……漕上的生意,都有些门路。”
\n
席间,霍启良言语间不经意透露出的信息量巨大:
\n
霍启良提到“漕上的生意”时,用了一个极其隐晦的词——“借青蚨引路,财源方能广进”。与当初悦来客栈胖掌柜所言如出一辙!林逸心中豁然开朗:青蚨会并非单纯的黑帮或情报组织,它更像一个掌控着庞大灰色产业链(走私、高利贷、甚至官商勾结中介)的“影子帝国”,用“青蚨”作为信物和利益分配的凭证!霍家,显然是这个庞大网络在清源县的重要节点!
\n
霍启良离席更衣时,林逸敏锐地瞥见那管家模样的人匆匆进来,将一个薄薄的、用油纸包裹严实的小册子塞进霍启良宽大的袖袋。那册子边缘露出一角,隐约可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似乎记载着银钱数目和人名!更让林逸心跳加速的是,油纸包裹的一角,似乎沾染了一小块极其微小的、暗绿色的漆痕——那颜色质地,竟与地牢里隔壁老囚囚徒囚衣上的污迹极为相似!这账簿记载了什么?霍家与那个被拷问“青蚨”下落、最终惨死的囚徒有何关联?和李牧案又有无联系?
\n
酒酣耳热之际,霍启良屏退左右,凑近林逸,带着一丝神秘低语:“林公子人中龙凤,老夫一见便觉投缘。实不相瞒,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