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林越心弦一震!指明生路,凝聚希望,即可得声望!机制豁然明朗——人心所向,希望所聚,即为声望!
\n
建窑的号角在希望微光的照耀下,隆隆吹响。
\n
挖土是重头戏。老陈头督着俘虏和青壮,在西崖下挥汗如雨。粘稠的黄土被一筐筐运回。王石头带人喊着号子,用半截石碾子将空地一遍遍夯实,尘土飞扬。赵瘸子发挥监工本色,领着几个健妇,用黄土和水调成泥浆,将收集的旧砖石沿着基座轮廓小心垒砌。林越化身总工,在关键节点厉声指点。
\n
“火道坡度不够!热气上不去!”
\n
“窑壁厚度不均!这里薄了,烧起来炸膛要人命!”
\n
“添柴口!观察孔!这里!对!”
\n
汗水混着泥浆,在每个人脸上身上冲刷出道道沟壑。正午的毒日毫无遮拦地炙烤,空气闷如蒸笼。饥饿和疲惫如影随形,却无人停歇。因为林越也在最前线,他肩上的土筐不比任何人轻,他搬动的条石棱角割破手掌也浑不在意。那沾满泥污却始终挺直的背影,就是无声的旗帜。
\n
【声望值:6→7(身先士卒,凝聚实干力量)】
\n
又一点!
\n
日头偏西,窑体初具雏形。一个下阔上收、形如倒扣巨碗的土石结构矗立空地,粗粝,却透着原始的力量感。火道、添柴口、观察孔、烟囱雏形俱全。
\n
“成了?”王石头抹了把汗水泥浆的混合物,看着这土石造物,难以置信。
\n
“差一步。”林越抓起一把黄土,又掂量旁边一堆质地粗糙、掺着砂砾的“坩子土”。“老陈头,柱子,跟我来!其他人,砍柴!干柴!粗的!堆满窑口!”
\n
林越带二人来到溪边平坦石板处。按七成黄土、三成坩子土的比例混合,加入溪水,赤脚踏入粘稠的泥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