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也欣慰不已,“你舅舅当初非要保下廖永忠,我本以为只是抓倭寇、制牛痘,现如今看看显然不是如此。你舅舅当初非选松江府的孤岛,怕是早就动了用水师去东瀛找矿的心思。”
朱標自然不反对这说法,现在找到了银矿,马寻当初的一些所作所为自然也就非常清楚了。
朱元璋继续调侃,“他本来就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廖永忠找了矿是该谢你舅舅。这么大个矿就你舅舅能知晓,他还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朱標调侃著说道,“德庆侯一家子最喜欢、最亲近读书人,以后有他好受的。”
所以说人都是矛盾的,廖永安、廖永忠是水匪出身,但是喜欢读书。
廖家是正经武將,但是和读书人比较亲近,以至於廖永忠的孙子拜方孝孺为师,甚至替他收尸而导致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
可是就这么一个看似应该知道礼法的,居然当初越不已,家里又是龙又是凤的。
朱標忽然问道,“爹,您说舅舅当初安排刘璟去福州,是不是还有其他心思?”
“要说大明对海外最为感兴趣的,也就属你舅舅了。”朱元璋发愁了,“以前以为他是想找仙山,现在难说了。他找了个大银山出来,你说他要是吵著再出海,谁能拦著?”
朱標也开始担心不已,“那就再让德庆侯出海,反正舅舅不能出去。”
朱元璋也是这想法,找到了银山之后,大明朝堂上下就要对出海这件事情有极大的改观,政策的变动是必然的。
比如说朱元璋,他得再改一下《祖训录》。
初稿的时候定的什么亲戚人家、不征之国等等一大堆,其中不征之国就包括东瀛。
不能打自己的脸啊,那么大一座银山在那里。就算不去灭了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