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咽下这口血气,摇了摇头:
“道君皇帝的火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还是要尽快处置为好。”
几人沿着小道悄悄摸索,终于一路摸索到了小院的左厢房。他们小心隐在几处栏杆的后面,隔着重重的帘幕向里窥探,可以看到房中几个人影来回晃动;正是道君皇帝和几个最贴心的亲信——领枢密院的少傅蔡攸、殿前都指挥使高俅在慌慌张张、往来翻找,将屋中倒腾得一片狼籍。而几人身上也是衣衫凌乱,一派糊涂,浑然不成体统;蔡攸高俅两人只着中衣,道君皇帝则是披头散发,身上胡乱罩着一件半黄不黄、脏兮兮的道袍——看来这几个还真是打算扮成烧香的道士偷摸出城,忙得什么体面都顾不上了。
当然,就是在这样紧张局促的时候,带宋大臣的水平依旧发挥稳定。比如蔡攸一边来来回回的找衣服,一边就大力的劝谏道君皇帝,劝他出城后一定要让童贯紧随跟上,等到渡过长江,找个安定的城池——比如镇江府——站稳脚跟,就立刻让童贯接手兵权,把南方的兵卒和物资截留下来,预备自己使用。
这一套小连招的用意也很简单。道君皇帝跑路后汴京的权力自然会落到太子手上,而道君与太子的关系不说是血浓于水,至少也能算个相见两厌,大抵可以追美于前唐玄宗及肃宗;以这样父慈子孝的关系,真要让太子坐稳了位置,那还能有道君和近臣们半分好处?
为今之计,也只有趁大权还在自己手上,赶紧将东南物资尽数截留,索性就在南方另立中央,继续把位置坐住不放。
什么?你说截留了物资人手汴京就没有办法再防守?我走之后,谁还管他洪水滔天;汴京到底会怎么样,和道君皇帝又有什么关系?
在这样火烧眉毛、马上跑路的紧要关头,居然都还念念不忘权力斗争;如此用心之专、用心之诚,真是让苏莫叹为观止,不能不出声感慨:
“……说真的,在道君皇帝周边的所有废物贱货当中,你蔡少傅也真算是下贱得最有创意,恶心得最超乎想象的那一个。唉,汴京城有幸遭遇你们君臣几位,那也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