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亲生的兄弟, 但丞相府的规矩依旧是凛然整肃,断不可违背。长水校尉拜了下去,三言两语, 简单介绍了信件的来历,并交代了那位送信的豪商的下落——在冲出来之前, 诸葛校尉不忘让府中的管家巧言留下远道而来的客人, 以备随时的检查,
不过, 丞相聚精会神听完, 并没有多置一词;他只是默默展开那张令长水校尉心惊胆战的信纸,将它靠近昏黄的烛光;那张轻薄到近乎乌有的信纸几乎遮盖不住什么,所以即使站在远处, 诸葛校尉依旧能清晰分辨出信纸上以各种颜色勾画的纹路,乃至以墨涂抹的大致轮廓——巴蜀、雍州、荆州三地的轮廓。
当然, 仅仅三州的地图, 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怪。哪怕这三州的地图格外详尽、细致、准确,也绝不至于让诸葛校尉失态到仓促打搅丞相府。这张信纸上最关键、最要命的, 是那些纹路上涂抹的斑点, 刻意做出的标记。按照详细的脉络来看, 这些斑点应该标记的是……矿脉。
矿脉,尤其是金矿铜矿铁矿的矿脉, 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绝对的战略资源, 要严格把持的机密。东汉朝廷尚在的时候, 这些机密统归少府严管;东汉朝廷瓦解之后,各地诸侯从中截流, 渐渐也摸清了属地内矿产的底细。但无论如何,乱世流离典籍沦丧, 过往的知识积累流失殆尽,在各地的生产秩序全面崩溃之后,已经很少有政权能完全掌握这些必须耗费巨大人力才能摸排清楚的战略资源了。
事实上,即使贵为诸葛丞相的胞弟,执掌禁军的二千石高官,诸葛校尉对益州矿脉的了解依然是寥寥无几,知之甚少;可是,以他了了无几的见解来看,这张地图上标记的地点……还全都是对的。
仅仅这一点就够吓人了,但更吓人的却是地图下做的注释——具体注释了什么不要紧,因为诸葛校尉压根也没有细看;他只一眼就分辨出来,这些注释的笔迹实在熟悉得叫人害怕——法度严谨、勾画清晰,那分明就是大臣丞相诸葛武侯的笔迹!
年幼时躬耕于南阳,兄长的笔迹他也不知见过几千几百回。但就是诸葛均仔细检视数回,也实在分辨不出信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