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快乐,更不用说这破防的敌人还是被儒生公认的顶级高手,足可与宗师抗衡的《尚书》名家——喷人这种事情也是讲究一个回馈感的,穆祺这种文盲见识太少水平太低,根本品味不出儒家阴阳怪气的文学之美,纯粹是明珠暗投,白费了大家一片苦心;而王某就不同了,他一定看得懂儒生的阴阳怪气,也一定会被儒生的阴阳怪气干出真实伤害——也只有这样的真实伤害,才能让儒生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既然你都做贼了,那我挠你个满脸花不是很合理吗?
当然啦,现在的大汉还远没有魔怔到后世的地步,区区一点谣言谶纬搞不倒深受宠爱的佞臣方士。吕步舒回味片刻,还是吩咐诸位师弟:
“既有成效,那就不可怠慢。你们继续扩散童谣,不要让场面冷下来。”
师弟们垂手应是,但踌躇片刻,还是小心问了一句:
“既如此,那欧阳公那边……”
吕步舒道:“欧阳公尚且还在斟酌,尔等不得打搅。”
如此停了一停,他还是不能不承认:
“……那王某人在《尚书》上的功力,委实不可小觑,你们还是要小心。”
没错,儒生费劲心力策动舆论攻势,一面是为了发泄怒意占领道德高地,另一面却也是为了给欧阳博士争取时间——王某既然以《尚书》回驳,他们当然不能不反击;但欧阳氏召集诸位治《尚书》的大儒共同研究,却研究越是心扉动摇,越研究越是匪夷所思,竟俨然有高山仰止、莫可揣摩之感了!
不是,这姓王的到底是哪里学来的《尚书》?这水平是不是有点高得离谱了?
《尚书》流传数千年之久,后世大儒苦心钻研,也做出了不少高明奥妙的成果;更不用说,现代考古学迅猛发展,更为传统古籍的释读增添了降维打击的威力——《尚书》中使用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上古文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