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兖县。
\n
考场。
\n
监考的张谦,他虽然面无表情,却忍不住叹了口气,同情这些考生。
\n
有关‘赋’的事,他这个考官太清楚了,三年前曾突然加入到乡试当中,那一届的考生成绩惨目忍睹。
\n
后来经太傅苏曦之提议,又改回了四书五经,只做备考来用,想不到又出现了,还是在童试!
\n
张谦目光所及之处,没谁不是愁眉苦脸,倒是有一个人,已经开始落笔了!
\n
好奇心的催试下往前凑了凑,他见过此人,兖县县令之子,被誉为兖县三大才子之首的***明。
\n
嗯!
\n
才子还是有的!
\n
张谦点了点头,觉得***明能落笔,定然是才思敏捷,于是好奇地撇了一眼却倍感失望!
\n
对于‘赋’的格式和评选,虽然没有明说,但如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其中大家的看法共性,不能以‘诗’的形式去写。目的嘛,一来,是为了‘赋’的新颖性,二来,也是为了更好的探索‘赋’,让这种形式真的融入到百家当中。
\n
如今拿来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这两点更是尤为重要,写‘诗’就是在破坏这科举的规则!
\n
然而,这***明虽然饱经诗书,又是一大才子,目光却非常短浅,结果偏偏以诗的格式去创作,倒不是因为他悟性低,准确的说来就是持才傲物,自作聪明。
\n
正如张谦所想的那样,***明连今年的童试指南都没放在眼里。
\n
他觉得区区一个‘赋’,只要写起来朗朗上口,那就是好赋,因为诗赋不分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