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身为一个山东考生,对于‘卷’非常敏感,看到这些古人也这么卷,感觉很无语。
\n
但很快,林雷却发现了猫腻,这些人并非都是卷王,确实有一些读书的青年人,看打扮应该都是要参加童试的考生。
\n
而绝大多数,其实都是来凑热闹的,在那舞文弄墨,卖弄风骚。
\n
林雷心里好受多了,你们不卷,我一个人稍微卷点,那不就很稳妥了吗?
\n
“十文钱……”
\n
来诗社的人都要十文钱,一来避免一些闲杂人混进来,提供一个不错的读书环境,二来嘛,这些营收能维持诗社的存在。
\n
林雷交了钱,去书柜上挑书了三本手抄本坐去了角落。
\n
他先打开了《童试指南》,第一页介绍了下有关童试的规则,而上面还特意标注两条今年的‘新规定’,第一条是北方允许士农工商子弟参加科举,第二条则是北方童试第一考试科目增加‘赋’类。
\n
对此林雷有些意外,要知道大炎国自建立王朝以来,科举有着两条铁律。非寒门子弟不可参加科举,而第二条便是童试的诗词和策论两门科目从不改变。如今却全都动了?还都是在北方?
\n
林雷猜测,北方应该是被当做实验地了,往后可能要从北落实到整个大炎国。而这也无意间加大了童试的难度,降低了升学率。但终归是一件好事,让那些务农的子弟有了盼头。
\n
他又往下看去,便是往届的童试考题和一些考生所写的答案,猜得大差不差,诗词题目都在可控范围,倒是策论题目跨度大一些,有国论,有民商,有对科举的见解等等。
\n
林雷稍作思考,古人有古人的优点,非常有创造性,开悟早,刚才就看到了几篇锦绣诗词,妙语连珠,但缺点也很明显,纸上谈兵,思维固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