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下面落款是燕京大学革委会,红彤彤的印章格外的显眼。
\n
刘一民将录取通知书高高举起,周围的人群立马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周围的人眼中既有激动也有羡慕,跟着刘一民复习的几个年轻人征询过刘一民意见后,小心翼翼地接过录取通知书,仔细地抚摸了起来。
\n
传到下一个人手中时,上一个人不舍得看了几眼,像是要把录取通知书的样子印在脑海中。
\n
杨玉山告诉刘一民还要敲锣打鼓的将通知书送到麦积大队,刚一说出口就被刘一民给叫停了。
\n
“可惜了!”杨玉山吧唧了一下嘴,似乎觉得这远远不够。
\n
等到离开文化馆,杨玉山和杨成林两个人一合计,觉得真不行。背着刘一民去麦积大队热闹了一番,给刘福庆开了一场表扬会,感谢他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名优秀的年轻人。
\n
晚上矿上出钱,请县曲剧团在麦积大队搭起了舞台唱了一场大戏,看的十里八村的社员如痴如醉,纷纷感叹刘家出了个大学生,整个公社都沾了光。
\n
要上大学需要先转一下户口,拿着录取通知书就能办理。户口改到学校,刘一民才能有城市居民的粮食关系,在学校才能领到饭票。
\n
不过这些事情,刘一民不用管,革委会的人全安排的利利索索的。
\n
......
\n
《人民文艺》,崔道逸看到刘一民的投稿信后,咧着嘴快速地拆开阅读了起来。他的桌子上还摆着最新的《诗刊》,诗歌名字下面的“刘一民”三个字被用钢笔重重地圈了起来。
\n
旁边写着“本期《诗刊》此诗当属第一!”,“荡气回肠、文采斐然”。
\n
崔道逸读完《高考1977》,发出一阵狂喜,在诸多编辑诧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