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喘不过气来。
\n
知青和老迟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最终在知青的怒火中,老迟不得不妥协。而老迟也醒悟了过来,为自己荒唐的举动感到懊恼。
\n
最后老迟积极帮助知青高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高考的时候,老迟亲自送他们去考场。他坐在外面,紧张地期待着这些知青能够考试成功。
\n
别的知青奋力答题,只有潘志友答满了试卷,却没有交上去,他选择留在农场。
\n
想留下的最终会留下,不想留下的永远无法强求。
\n
当然,刘一民并不会全部照抄,他会对里面进行改编。故事的背景改在豫南的农场,桐柏山山区有很多的知青,是一个好的取材地点。
\n
《高考1977》本质上也是知青文学,他不是知青,他是农民。所以故事的主体也要稍微进行改变,像他这样的农民也是参加高考的主体。
\n
增加了一个农村青年李天易的角色,跟知青同龄的年轻人。以潘志友为首的这群知青刚来的时候,不但抱怨农场的环境,还经常跟附近的社员发生冲突,甚至有一些知青会去偷社员家的鸡。
\n
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对李天易这个小伙子很满意,于是让他配合自己改造这些知青的思想。久而久之,李天易跟这些知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n
李天易对生活的乐观精神感染着这群知青,知青们在城里的所见所闻也令李天易向往不已。
\n
当得知高考恢复后,他们相约一起考大学。
\n
知青潘志友和陈琼的爱情,刘一民也没有删除,爱情好是个宝贵的东西,读者也爱看。
\n
另外他没有将笔墨过多的放在老迟阻止大家上学的情节上,而是放在了老迟支持大家上学,鼓励大家复习的情节上。当知青因为复习而感到挫败时,老迟还以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