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果然,中小雨一连下了两天,整个汝县的旱情得到了缓解,也没有引发山洪。
\n
8月10日,随着第8期《人民文艺》的持续销售,《驴得水》这篇小说也越来越被更多的读者所熟知。报纸上对《驴得水》的评论慢慢地多了起来,都是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n
这本小说跟一般的通俗小说不同,很多人第一遍并不能完全看懂。但是当读到崔道逸的评论后,便立即豁然开朗,原来还能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n
但是一看报纸,哦豁,这方面也能分析?
\n
于是在读者心中,开始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门槛,那就是能不能看懂《驴得水》这篇小说,能看懂的人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看这本小说的感悟。
\n
没看懂的为了避免被人认为自己看不懂,于是产生了从众行为,也谎称能看懂。甚至看不懂的人,往往更积极地推荐这本小说。
\n
这不仅仅是在《驴得水》上面出现,在很多批判小说上也会出现,在社会的其他方面,其他现象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n
跟其他小说不一样的是,《驴得水》还带了喜剧化的写作手法,也收拢了一大批此类的读者。
\n
《人民文艺》编辑部开始陆续收到读者来信,不过写的有深意的不多。崔道逸本来还准备找到几篇好的读者来信刊登一下,看后作罢了。
\n
或者只能看看之后,有没有更深入一点的读者来信。
\n
“老崔,这篇《驴得水》可是给咱们这期杂志的销量立了大功,不少同行都向我打电话了解这位作家是谁,还祝贺我们拿到了好的稿子。
\n
你立即给刘一民同志发一封约稿函,说咱们全社期待着他的下一篇作品。还可以告诉他,如果有意的话,可以参加咱们《人民文艺》创办的作家培训班。”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