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
\n
车驶进关沟,田歌开始给她俩介绍八达岭长城。
\n
八达岭长城位于京北军都山的关沟古道北口,是万里长城的精华部分。八达岭这个名字,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中。在元代,这里称北口,是与位于京北昌平境内的南口相对而言。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八达岭高踞于关沟北端的最高处。
\n
居庸关是“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称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n
边小琪在居庸关停车场驻车。三个人游览了居庸关关城,并登上一小段居庸关长城。然后,继续向八达岭前进。高速路两旁的深涧和叠嶂,险峻又雄奇,让沈菁和边小琪赞叹不已。
\n
八达岭名称的由来应该是明代《长安客话》的解释最为可信:“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向北可往延庆、赤城、蒙古,向西可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向东可到永宁、四海,向南可抵昌平、北京,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n
八达岭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辽国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在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是历史名地。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