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彻回头时,看见曹操的白旄麾盖在晨雾里若隐若现。他忽然明白这场仗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攻城,那些在稻田里举着刀的农夫,那些在城楼上发抖的降兵,都是当年被战火碾碎的家。
“让他们种秋稻吧。”曹操的声音隔着护城河传来,带着笑意,“今年的新米,朕要用来酿最烈的酒。”
周彻看着城楼上的黄巾缓缓降下,露出后面插着的青旗。那些举着刀的农夫慢慢放下武器,稻穗在他们脚边轻轻摇晃。他忽然想起昨夜在江边看见的风筝,原来这江山从来就不是靠刀锋守护的,是靠千万双手,在碎瓦砾里种下的每一粒种子。
暮色降临时,周彻坐在皖城的城楼上,看着农夫们在田里插秧。水光里的夕阳碎成一片金箔,像极了曹操案头那些赏赐功臣的金箔。陈兰捧着坛新酿的米酒走过来,酒坛上还沾着新鲜的稻壳。
“将军可知这酒为何格外甜?”陈兰往碗里倒酒时,周彻看见他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握锄头磨出的,比握刀的茧子更厚实。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能让百姓放下刀剑拿起锄头的,才是真英雄。”
远处的江面上又传来夜航船的橹声,周彻看见岸边的孩童又在放风筝。这次的风筝做成了鲤鱼的模样,在暮色里摆着尾巴,像要游进天边的晚霞里。他握紧怀中的双鱼佩,两瓣玉在衣襟里相撞,发出细碎的轻响。
“丞相说,等天下太平了,要在这皖城修座观星台。”陈兰指着天上刚露头的启明星,“到时候让孩子们都来看星象,不用再学怎么躲流矢。”
周彻仰头饮尽碗中酒,米酒的甜香混着稻禾的清香漫过喉咙。他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还会有更多的少年放下父辈的刀拿起锄头,还会有更多的老兵解甲归田,在自家的田埂上种满桃树。这场乱世或许还没到尽头,但至少此刻,他们已经把风筝线交到了对的人手里。
月上中天时,周彻在城墙上睡着了。梦里他又回到建安十三年的赤壁,只是这次江面上没有火光,只有无数风筝在月光里飘着,风筝线在星空中织成张巨大的网,把所有破碎的山河都兜了起来。他看见曹操站在云端放风筝,手里的线轴转得飞快,那些鲤鱼风筝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了天上的星子。
鸡叫头遍时,周彻被城砖的凉意冻醒。启明星已经移到天顶,像枚磨得发亮的铜钉,把深蓝色的天幕钉得牢牢的。他揉了揉发麻的脖颈,看见城墙下的桃林里有团白影在动,走近了才发现是个拾柴的老妪,背上的竹篓已经装满了枯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