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前的惨状,心如刀绞。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精心准备的水战,竟会落得如此下场。就在他绝望之际,一支利箭擦着他的耳畔飞过,将他的头盔射落。曹仁大惊失色,急忙下令:"撤军!快撤!"
曹军残部狼狈逃窜,潘璋并未穷追。他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曹军舰队,心中五味杂陈。这场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也让他深刻认识到,曹操虽败,但仍是不可小觑的对手。
战后,孙权在武昌大宴群臣。庆功宴上,孙权亲自为潘璋斟酒:"此次全赖爱卿奋勇杀敌,才保住江东基业。"潘璋单膝跪地,沉声道:"末将不敢居功,此乃军师妙计,将士用命之功。"
诸葛亮微笑着抚须:"潘将军身先士卒,数次力挽狂澜,实乃江东栋梁。"他望向窗外的长江,目光深邃,"只是曹操经此一败,必不甘心。我等须早作准备,不可懈怠。"
果然,数月后,曹操再次整军备战,扬要踏平江东。但这一次,孙刘联军早已严阵以待。潘璋奉命驻守濡须口,与关羽遥相呼应。他站在城墙上,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无论曹操再来多少次,他都将守护这片土地,寸土不让。
潘璋单膝跪地,神色恭敬,沉声道:“末将不敢居功,此乃军师妙计,将士用命之功。”
诸葛亮微笑着抚须,目光中满是赞赏:“潘将军身先士卒,数次力挽狂澜,实乃江东栋梁。”他望向窗外奔腾不息的长江,目光深邃而悠远,“只是曹操经此一败,必不甘心。我等须早作准备,不可懈怠。”
众人皆深以为然,气氛一时凝重起来。孙权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先生所极是。我等务必严阵以待,不可有丝毫疏忽。”
果然,数月后,曹操再次整军备战,集结大军,扬要踏平江东。消息传来,孙权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战略,决定由潘璋奉命驻守濡须口,与关羽遥相呼应,扼守曹军南下的要道。
潘璋领命后,即刻率军前往濡须口。他站在城墙上,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江水翻涌,浪花拍打着岸边,发出阵阵轰鸣,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战火。潘璋握紧腰间的佩剑,暗暗发誓:无论曹操再来多少次,他都将守护这片土地,寸土不让。
濡须口地势险要,乃是江东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潘璋深知责任重大,他日夜操劳,指挥将士们加固城墙,储备粮草,打造兵器,同时还在周边设下诸多埋伏,以防曹军突袭。
此时,关羽也在荆州厉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