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占比:91.7%
不对劲。
非常不对劲。
星耀集团关联的那187家基建类企业,占比不到全市新增企业的7.6%,但它们的注册资本却像吃了激素一样集体膨胀!
102家集中在5000万到1亿这个区间,这本身就极不正常,这几乎不是一个普通地级市该有的“基建类”小微或中型企业的规模生态!
尤其是那81%的高关联度,简直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把其他潜在竞争者死死挡在了外面。
这是明目张胆的产业壁垒!
郑仪飞快地心算了一下:102家关联公司,按最低5000万注册资本算,理论资本金总额就超过51亿。
泽川市去年全市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多少?
资料里有:156.3亿。
一个尚未公开获得巨大利润、需要大量垫资承接工程的产业群体,短期内集中注册这么多“巨资”公司?
钱从哪来的?虚增?抽逃?还是某种更隐晦的循环注资?
他的指尖划过另一段描述:
泽川市新城区a07-12地块:该地块于20年12月由市国土局挂牌,后由“明远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6.8亿元竞得,规划为星耀集团总部及配套商业综合体用地。
(注)明远公司成立于该地块挂牌前三个月,注册资本8000万元,穿透股权后,其实际控制人王某,为现任泽川市常务副市长王建斌堂弟。
看似正常程序,但时间点和人物关联却透着诡异的“巧合”。
郑仪的目光最后落到一张不起眼的表格边缘的附注上,字体很小:
星耀集团及主要关联公司近三年员工社保缴纳人数变动表(表略)
这条附注本身没什么,但就在这个表格旁边,资料空白处,有罗教授龙飞凤舞、近乎潦草的一句手写批注:
“劳务派遣?外包比例畸高!查‘鸿鹄人力’、‘众合服务’流!”
郑仪太熟悉这一套了!
在青峰,矿企为了规避安全责任、降低用工成本、应对检查,大玩“劳务外包”、“业务分包”、“派遣用工”的花招,把风险层层转嫁到一些空壳公司或者小劳务队头上。
最后真出了事,那些所谓外包公司的负责人,要么找不到,要么就是个顶包的临时工!
真正的老板和该负责的人,能全身而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