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京察之中,不称职者共分为八类,分别是年老、有疾、罢软无为、贪淫、酷暴、素行不谨、浮躁浅露、才力不及,前两类致仕回家,中间三类免职为民,素行不谨者免职,浮躁浅露、才力不及者降一级外调,按这几人对柳贺的弹劾,柳贺至少符合最后两类的标准,一个降一级外调的责罚是免不了的。(注3)
不得不说,这弹劾柳贺的时机选得又巧又准,稍有不慎,恐怕吴桂芳都要受影响,毕竟事情也涉及盐运司衙门,有关钱袋子的事,内阁及六部官员必然会认真对待,若是火烧到吴桂芳身上,恐怕就没有人保柳贺了。
第133章 发怒
文渊阁中。
几份参劾柳贺的帖子此时都在张居正手中,地方官和言官弹劾柳贺他并不觉得意外,治河之事定下后,吴桂芳及柳贺多次受到弹劾,不过张居正皆将之丢到一旁不曾理会,他看中的是吴桂芳及柳贺能不能任事,而其余人等,尽管嘴巴叫得最响,却于治河之事上一窍不通,这样的人他断断是不会用的。
扬州、淮安二府的上疏让张居正皱起了眉,淮安府倒也罢了,扬州府前岁才因柳贺治河之功受到表彰,南京六部及吴桂芳这位凤阳巡抚给扬州知府的考评皆是上佳,到这时,扬州知府竟跳出来弹劾柳贺。
柳贺上任未满一年,他这般着急,莫非是和柳贺有深仇大恨不成?
张居正能联想到的,也不过是柳贺干涉地方事务,侵犯到扬州知府的权力罢了。
在张居正看来,治河严苛并非坏事,他当年归乡时,见到地方官是如何苛待百姓的,官员苛待百姓便是天经地义,一旦催促他们干活稍严格些,他们便时时叫嚷不休。
张居正对不少官员的秉性可谓十分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