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刻,紫禁城深处,乾清宫东暖阁内,烛火通明,映照着满案的奏章文牍。与外间朝臣们的忙碌奔波不同,刚刚颁布了诸多“仁政”与新政的少年天子朱由校,却显得格外悠闲。
\n
书案之后,他身姿笔直地坐着,手指轻轻点在一份刚刚送抵的加急密报上,神态沉静,甚至算得上从容。案头堆积如山的章奏文书,被分门别类,整齐地码放在几个硕大的檀木文函中。
\n
自从京城晋商的家产陆续入库以来,他便借系统之力,悄然从系统翰林院训练了数名才具学识皆为当世顶尖的中枢阁部大员,组成了专属自己的精英辅政团队。
\n
他们或许名不见经传,或许尚未得授实职,却拥有了经世济民、刑名律法、钱粮赋税等最顶尖、最务实的政务处理能力,直接对朱由校负责,专司辅佐处理庞杂政务。
\n
这些“系统出身的官员”们拥有令人惊骇的效率,精通各类文书格式与律例条文,能将海量的奏章依钱粮、刑名、工程、吏事等,以及紧急、重要程度迅速分级批注。
\n
凡属常规流程、不涉重大人事国本的日常琐务,他们以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效率,直接就能给出最优的处理建议或拟定好执行方案;偶有疑难需斟酌的,亦会附上数条明晰可行的备选提议;
\n
唯有真正关乎国策走向、宗藩大计、或触及核心权力层面的“红头文件”,才会被郑重其事地挑选出来,单独放置于御案左手边那只带铜锁的朱漆匣内,由天子亲自裁断。
\n
此刻,御案上几乎已空。朱由校的目光,正从容地扫过面前摊开的这份由秘书记录、梳理的“政务摘要”。
\n
寥寥数页,笔迹工整,用词精准,提纲挈领地汇总了过去几天内朝廷各部院的重要动向、地方督抚的奏报要点、以及‘秘书团’对所有已处理事务的扼要概述和后续跟进建议。所有流程,都只待他用朱笔在最后一行做出最终的钩批确认。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