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虽令贪墨蠹虫胆战心惊,却也带来一股久违的、令人凛然的清明刚正之风!
\n
起初,当这些非科举正途出身、甚至来历不明的“幸进之徒”踏入庄严的衙门时,那些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清流”们心中无不充满鄙夷与嘲弄。
\n
“哼,陛下终究是年轻气盛,竟让此等无根无基、不通圣贤微言大义的粗鄙之人,与我等进士及第者同衙为官?”
\n
“幸进之辈,也配穿这身官袍?恐怕连公文格式都未必识得!”
\n
类似的轻蔑念头,在无数“清流”心头萦绕,眼神中尽是毫不掩饰的不屑。
\n
然而,仅仅数日之后,这种居高临下的轻视,便如同脆弱的琉璃般,被现实击得粉碎,化作了难以言喻的震惊与如芒在背的巨大压力!
\n
这些“帝党”官员,仿佛天生为处理政务而生;他们精于算学,通晓律令,深谙钱谷刑名,更可怕的是其匪夷所思的办事效率!
\n
一项涉及数省、往年需户部积年老吏耗费旬月之功方能理清的度支核算,他们带着几名书吏,三五日便能条分缕析,账目清晰无误地呈上;
\n
一道因利益纠葛被工部官员推诿经年的河工堤防勘验,他们数日内便能亲赴险地,拿出数据详实、切实可行的方案;
\n
一些因取证繁杂让大理寺卿愁眉不展、积压数月的疑难刑案,他们抽丝剥茧,明察暗访,旬日之内便能理清头绪,拟出令人信服的判词!
\n
他们不参与清谈,不热衷交际,每日卯入酉出,案牍劳形,心无旁骛。那份极致的专注与高效,如同一股汹涌的暗流,裹挟着整个官署不由自主地加速运转。
\n
原本拖沓的流程被压缩,模糊的职责被厘清,推诿的借口无处遁形。一种前所未有的“兢业竞进”之风(内卷),悄然弥漫。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