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n
“看皇爷的脸色,是对内廷非常不满啊”
\n
其实大明到了1620年,也就是自己登基的这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威仪万千,但实际已经是危机四伏。
\n
首先这宫中,权宦如林,东厂、西厂、内廷混杂盘根。而朝堂上,东林、浙党、齐党等党争如火,东林与宦党明争暗斗,朝廷用人已经到了完全不看能力,只分派系的地步。再加上北疆,后金逐渐崛起,熊廷弼等将难掩边患。
\n
朱由校有时候都纳闷,这帮文人难道都瞎吗?看不清现在的局面吗?
\n
所以朱由校从南海子回到宫里,顾不得一身的疲惫,就将这内廷的大小主事太监召集过来。
\n
如今,王安已经被自己处死,魏朝又被发往皇陵守陵,以他们为首的党羽们群龙无首,而自己有5000禁卫军控制着宫内,正好将大明皇宫好好打扫一下,为自己所用。
\n
然后细细的思索了一下刘若愚清单上的内容,大明的内廷设有二十四衙门,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各司其职,掌管宫廷内外事务。
\n
设立之初,制度尚称完备,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衙门逐渐变得臃肿繁杂,职能重叠,效率低下,甚至形成掣肘之势,反成皇帝之患。
\n
不行,得改改,内廷是为了服务皇帝的,自己不顺手,就改成自己顺手的样子。
\n
朱由校拿起笔,对着刘若愚的清单,边写边说:
\n
“传旨,内廷二十四衙门,机构重叠、事权混杂,太监争权夺利,致使宫政紊乱,诏令难行。自今日起,裁撤旧制,设四大府、一专司,厘清职责,收权归中。
\n
司礼监并入尚宝监、印绶监,合为【司礼府】,除原掌宫中文书、传旨、奏折批红等职能外,新增负责宫内太监人事档案之整理,编撰《内监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