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有穿着合作社统一工装、眼神明亮的妇女,有戴着红领巾、好奇张望的孩子,有风尘仆仆的乡镇干部,有并肩作战的县委常委们……
高启明站在市领导那一排,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得体的笑容,迎上郑仪的目光,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
那眼神深处,似乎有一丝复杂的、难以喻的释然和……敬意?
郑仪收回目光,对着麦克风,声音沉稳而清晰,没有慷慨激昂的语调,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各位领导,同志们,乡亲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庆祝胜利的终点,而是站在一个新奋斗的!”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属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属于我们青峰县几十万勤劳质朴、不屈不挠的父老乡亲!”
“是你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贫瘠的土地上刨出了希望;是你们,用坚韧的脊梁,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也扛起了青峰脱贫致富的梦想!”
“这五个月,我们啃下了柳树洼二十年的硬骨头,让三十七户失地农民拿到了迟来的补偿,看到了安置新居的曙光!”
“我们重启了清水河尘封的旧案,让正义的阳光穿透迷雾,告慰了破碎的家庭,也擦亮了法治的尊严!”
“我们关停了污染毒瘤恒发实业,用决心换回了母亲河重新流淌的清波!”
“我们建起了‘东市集’,让零散的摊贩有了遮风挡雨的家;我们引进了绿色产业,让‘青峰模式’的藤蔓上,结出了更多元、更可持续的果实!”
“我们启动了‘困难群众清零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最边缘、最绝望的角落……”
台下,许多人的眼眶湿润了。
那些亲身经历过柳树洼上访无门的老人,那些在清水河案中失去孩子的父母,那些曾经守着被污染河水欲哭无泪的村民,那些在东市集找到了安稳生计的摊贩……他们用力地鼓着掌,泪水无声地滑落。
“脱贫摘帽,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郑仪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青峰的路,还很长!”
“产业基础还不牢固,抗风险能力还很弱;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民生短板,依然突出;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亟待提升;一些历史遗留的深层次矛盾,还需要我们久久为功……”
“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松劲懈怠!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