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像一把钥匙,一旦被强力撬动,打开的门后,露出的都是整个庞大而复杂的、盘根错节的体系性困境。
而站在县委书记这个节点上,他既是这些问题的“解铃人”,某种意义上,又是这盘大棋局中被“困”在核心位置的“棋子”。
他的每一个决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兼顾无数个维度的考量:
上级的考核要求、政策的刚性约束、资源的有限边界、错综复杂的人事平衡、历史遗留的包袱、嗷嗷待哺的民生需求、以及地方发展的长远利益……
“书记?”
高琳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带着一丝关切。
郑仪睁开眼,收敛起眉宇间的疲惫。
“进来。”
高琳拿着一份文件进来,放在桌上。
“高秘书长刚送来的,是几份关于兄弟县市在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方面的经验材料。他特意标注了其中几个关键点,说可能对我们处理老水厂项目有借鉴意义。”
郑仪拿起材料,快速扫了一眼。
不得不说,高启明很用心,也很专业。
“知道了,放这吧。”
郑仪放下材料,目光重新落回柳树洼的报告上,语气却转到了另一个方向:
“柳树洼安置用地的问题,我们之前的思路是不是太窄了?只盯着镇里那点存量建设用地。”
他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林业局那边的调研报告显示,青山镇周边有几片坡度平缓的疏林地,生态价值不高,但交通位置尚可。能不能考虑向上申请,做一部分低效林地的‘占补平衡’,置换出来?或者结合柳树洼村民的技能特点,引导他们发展林下经济,用地矛盾是不是可以转化?”
高琳眼睛一亮:
“这个思路!确实跳出之前死磕补偿款的框框了!我马上联系林业局和国土局,让他们组织技术力量做可行性评估!”
“还有清水河案子。”
郑仪的目光变得深邃。
“重启调查是对的,但我们现在是被动跟着线索跑。省厅当年压案的疑点,那个关键人物……光靠县局的力度和人脉,恐怕触不到核心。”
他停顿了一下。
“请高秘书长以市委督导组的名义,写一份报告。不单是案情进展,重点分析此案当年草率处理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原因,以及当前侦办面临的制度性障碍。请他利用市里渠道,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