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附近办事?”
“嗯,刚在财政局办点事。”
郑仪坦然回答,并未多。
他能感觉到眼前这位老人身上那种无形的气场,说话也便带了几分谨慎。
“哦?财政局……”
赵玉春眼中精光一闪即逝,旋即化为温和的笑意。
“那可是个要紧的地方,管着钱袋子呢。办事顺利吧?”
“有点难度,都是些历史遗留的老问题,协调起来比较费劲。”
郑仪语气平静,没有抱怨,只是陈述事实。
“历史遗留?”
赵玉春似乎来了兴趣,他微微侧身,示意孙子去旁边的石墩上坐会儿等,自己则靠近了郑仪一步,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沧桑感:
“这老问题啊,就像这城市里老旧的管道,表面看不出什么,下面可能早就锈蚀堵塞,甚至还有暗伤。想彻底疏通、解决,没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没有顶着压力也要干的决心,难!”
他的话意有所指,看似在评价“老问题”,却又像是一种点拨,或者说……试探?
郑仪心中警铃微作,眼前这老人的见识和用词,绝非常人。
他不动声色地回应:
“您说得对。问题再难,总得有人去碰,去解决。有些硬骨头,总得有人去啃。尤其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
他特意提到了“老百姓”。
“老百姓……”
赵玉春咀嚼着这三个字,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更深了些,目光投向那拥挤嘈杂的人群,又落回郑仪脸上,带着一种深沉难辨的意味:
“老百姓好啊。他们最朴实,也最实在。谁给他们带来实在的好处,他们就记着谁的好。哪怕这好处,是经过一番阵痛得来的。”
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什么。
“但也最善忘。”
赵玉春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苍凉。
“风波起时,群情激愤,一点火星就能燎原;风波过后,尘埃落定,那些喧嚣和疼痛,又能记得多久?最终留下的,或许就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改变。”
他看向郑仪,眼神复杂:
“就像你现在在做的……柳树洼也好,清水河也罢,真把那些沉疴解决了,老百姓得了实惠,自然会念你的好。可这过程中的惊涛骇浪,那些被触动了的盘根错节的反噬……值吗?”
这已经不仅仅是闲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