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进行专项帮扶和监管。”
他目光扫过远处那些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忐忑不安的村民身影。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柳林村发展的红利,真正覆盖到每一个角落。这考验的是我们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张定坤静静听着。
没有推诿,没有辩解,只有对问题的清醒认知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远处。
“张书记!”
突然,一声带着浓重乡音的呼喊打破了沉默。
只见老杨头冒着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过来,身后还跟着几十个村民。
村民们大多上了年纪,穿着雨衣或打着破伞,有的还戴着斗笠。
他们不顾脚下的泥泞,很快将工作组和张定坤、刘建华、郑仪围在了中间。
老杨头那张布满沟壑的脸涨得通红,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他像是鼓足了毕生的勇气,目光灼灼地看向张定坤:
“张书记!省里的青天大老爷!我是杨德福!电视上那个!”
他将手里那张纸猛地塞向张定坤:
“您看看!这是按了全村红手印的!都是真的!”
张定坤接过那张被雨水打湿了一角的纸。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歪歪扭扭的名字和鲜红的手印!
最上方,是几个勉强工整的大字:
“青峰模式是俺村的救命符!俺们要活命!合作社不能散!”
“青天大老爷!您给做主啊!”
人群里有人带着哭腔喊了起来。
“那些天杀的在网上胡说八道!是要断了俺们的活路啊!”
“张书记!郑书记是好人!他带我们找到了活路!”
“合作社是真的好啊!”
“俺家娃上学的钱都指望它了!”
七嘴八舌的乡音,带着泥土的气息和雨水的凉意,又裹挟着滚烫的焦虑和期盼,瞬间将张定坤包围。
村民们朴实的脸庞在雨水中显得模糊,但那一双双急切、恳求、甚至带着泪光的眼睛,却像烧红的烙铁,烫得张定坤心头发颤。
他们不懂什么是“青峰模式”背后的博弈。
他们只知道,那个叫郑仪的年轻书记来了以后,地里长出了能换钱的东西,合作社管收,娃上学的钱有了着落,日子有了盼头。
谁敢动这个根基,就是要他们的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