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能力有限,但绝不敢在扶贫资金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上动手脚。”
张定坤翻看着材料,眉头依然紧锁:
“郑仪,网上的视频和举报信内容很具体,指名道姓说有村民被强迫签约,保底收购承诺不兑现,这些你怎么解释?”
“这正是我想汇报的重点。”
郑仪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投影仪上立刻显示出一段视频。
“这是柳林村村民杨德福一家昨天主动拍摄的回应视频,工作组可以看看。”
视频中,正是之前新闻报道里的老杨头,他对着镜头激动地说:
“那些网上瞎说的都是放屁!我家的柴胡苗长得可好了,合作社的技术员三天两头来指导,合同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谁敢胡说八道,我跟他拼命!”
紧接着是其他几位村民的证,情绪一个比一个激动。
“这些视频,为什么没有在网上传播?”
张定坤敏锐地问道。
郑仪苦笑一声:
“发不出去。我们的官方账号一发布澄清内容就被限流,村民自己发的视频更是被平台直接删除。这背后,恐怕不简单。”
刘建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看来舆情背后另有隐情啊。”
“所以我恳请工作组。”
郑仪站起身,语气诚恳而坚定。
“不是只听我们汇报,而是亲自走到田间地头,听听老百姓的真实想法。青峰模式或许不完美,但绝不是什么骗局。”
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郑仪对工作组的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滴水不漏,既不过分辩解,也不推卸责任。
当张定坤问到干部队伍建设时,他更是直接拿出了最近调整的干部名单和考核方案。
“交通局的贺铮同志是我亲自提议任用的,就因为他不怕得罪人,敢查问题。”
郑仪特意提到。
“如果工作组发现青峰县任何干部有问题,我们绝不护短。”
散会时,已是傍晚时分。
工作组被安排在县招待所住下。
郑仪亲自将张定坤和刘建华送到住处,一路上三人聊着省里的近况,仿佛老友重逢,只字不提白天的交锋。
“郑仪啊。”
临别时,刘建华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
“晚上好好休息,明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