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作风上。考察组发现他有个毛病,下去村里谈事,习惯性要求村里安排工作餐,而且……”
冷治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而且对酒的要求还挺高,普通散酒根本不碰,必须要瓶装‘青峰大曲’才肯喝两口。一次两次还好,但次数多了,下面村里……啧,有意见,但敢怒不敢。”
“就这点?”
“还不止。”
冷治摇头。
“关键是他对老百姓的态度有问题。考察组在柳林村那边私下走访,有个养鸡的老户,因为征地补偿的事儿想找他问问,他当着众人面就训斥人家‘胡搅蛮缠,耽误时间’,语很粗鲁,影响很坏。”
郑仪沉默着,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了一下。
笃。
声音不大,却让冷治的心提了起来。
“名单上其他几个呢?”
郑仪问。
冷治立刻打开材料:
“青山镇的那个刘希,群众基础非常好,就是性子直,得罪过一些乡镇干部。他提出来搞那个村道硬化连通,动了别人的蛋糕。另一个城关镇提的干部林晓燕,女性,搞招商引资思路不错,但……刚结婚不到一年,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可能精力上……”
他没说透,但意思郑仪明白了。
郑仪终于伸手,翻开了那份冷治亲自督办、熬了几个通宵才梳理出来的名单。
名单上的名字,代表着青峰县未来几年可能的骨干力量,也代表着不同派系或明或暗的角力。
他看得很快,目光锐利,只在某个名字上停顿了几秒。
几秒钟后,郑仪拿起笔,在名单上两个名字后面,用红笔划了个醒目的叉。
一个是张明生。
另一个,正是王书记竭力推荐的青石镇另一名“后备干部”。
“啪!”
红笔被郑仪轻轻丢在桌面上,声音清脆。
“张明生,暂缓使用。考察记录存档。”
郑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冷治心头一凛,赶紧点头:
“是!那王书记那边……”
“干部提拔看的是德才兼备,不是看他的面子。”
郑仪抬眼看他。
“青石镇的问题,根子还在风气不正。把张明生作为反面典型,在青石镇干部会上通报,点明问题,不点名。”
冷治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