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最精彩的内容就是主角和林黛玉丶贾琏坐船回京的那一段。
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抄』』,现代人就算没有熟读唐诗三百首,十几首总还是有的,所以几乎每位读者看到这一幕,都会不由自主的代入其中。
这也是网文初期,历史小说抄诗装逼桥段屡见不鲜的原因——在没看腻之前,这就是普通读者最有代入感的剧情之一。
所以到了6月中旬,《通俗小说报》陆续收到好几篇投稿,内容都是穿越时空去抄诗,唐朝的丶宋朝的丶明朝的应有尽有。
其中大多数都是流水帐,唯有一部穿越初唐的短篇小说写的还不错。
编辑部经过讨论,把这部短篇刊载到了改版后的第二期,也就是7月份的杂志上,就排在《红楼名侦探》的后面。
于是等到7月份,穿越抄诗流的投稿就更多了——而这一来,也算是坐实了编者按里『开一派之先河』的说法。
而靠着《红楼名侦探》前两期的成功,改版增刊的《通俗小说报》非但销量持续增长,就连口碑也比以往提高了不少——先前既少了猎奇黄暴,又没有新鲜的故事,自然让读者不甚满意。
不过真正的爆发是在8月份。
这一期的杂志刊载『天狗噬心案』的全部内容,前所未见的精妙作案手法丶震碎三观的幕后真相丶以及薛蟠见缝插针歪打正着的介入,都引发了读者强烈反响。
而后续薛蟠邀请主角去梨香院做客,薛宝钗准备躲在屏风后旁听的剧情,也让读者们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整个八月份,《通俗小说报》收到的来信和投稿,均大大超过了以往的记录,销售额更是从上个月的48万册,暴涨到了60万册!
这虽然和湖北的《今古传奇》月均150万册的销量差距甚远,在魔都《故事会》400万册的月销量面前更是不值一提。
但在北方通俗小说杂志界,已经称的上是雄踞一方了——当然,在去年的反三俗大整顿之后,北方其实也没剩下几个通俗小说杂志了。
于是到了8月底的时候,《通俗小说报》的上级部门,津门文学杂志社的总编兼社长张绍梅,又专门派车把张延请到了津门市。
这次主要是为了重新签约,以及增发特刊的事情。
7月份的时候,国家刚刚出台了新规定,将稿酬从每千字6-20元,提高到了10-30元。
所以杂志社这次准备把《红楼名侦探》的稿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