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向走去了。徐齐贤在后面,终究抵不过心中的好奇,匆匆拔脚跟了上去。两人一路到了鸾州城里的市集上,托张老汉打造的小吃车,在等待新茶去火的几天里面已然交货,一同交给夏鸿升的还有十来张折叠桌,和四十来把小马扎,张老汉的木匠手艺值得肯定,夏鸿升只能说,千万不能小瞧的古人的智慧。夏鸿升只是给了张老汉大致的图纸,又说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张老汉就做出来了,而且做出来的东西让夏鸿升十分满意。今天就是他嫂嫂用这些东西出摊的头一天,夏鸿升放心不下,准备过去看看,顺便,给自己嫂嫂的小摊多打开些销路。
集市里面,远远的就看见围了一大圈的人,夏鸿升见了,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去,也没有声张,挤上前一看,松了一口气。周围的那些人都都指指点点的,不过却不是针对他嫂嫂,而是在看那辆小吃车。张老汉极为细心,还给上了漆,小吃车的顶棚做了些木挂钩,能够挂一些东西,上面还能扯上自己的招牌名号,下面是一大张案板,柳木的,作为案板最为合适不过。案板左边被分成了一个一个的方格,可以放上不同的材料,右面是一张烙板,烙板旁边还有一个泥炉子,里面放上炭火,上面就可以支上炒锅了。案板下是柜子,放大袋的原料,和那些折叠起来不怎么占地方的小马扎。小吃车的一头是推拉的扶手,上面系着袖带,可以挽到肩膀上使力,另一头是三根木条插着,正好能够将那些折叠桌折叠起来之后卡在那里面。下面的轮子也是极有特色的地方,不同于一般的木轮子,小吃车下的木轮子外面,还箍着一圈牛筋,仔细看的话,还能够在牛筋里面看到一些垫在下面的软木,这个主意是夏鸿升出的,没法子,唐朝可没有橡胶,夏鸿升把自己的想法给张老汉说了说,张老汉想了半天,一拍大腿,说牛筋箍着软木就可以达到夏鸿升想要的那种效果。牛筋可不好找,还是托徐齐贤才弄到的。
所以这会儿夏鸿升指着小吃车下的那几个车轮,对身旁好奇的左右来回瞅着小吃车的徐齐贤说道:“你看,问你要的那些牛筋就是用到这里了。你回家再弄一些牛筋,去找我家邻居木匠张老汉,让他照着小吃车的轮子把你家的马车轮给处理一下,虽然不如弹簧减震好,但是也比现在强多了,而且更省力气,上回我看你家拉车的马直撂梯子,一拐一拐的,累坏了都。”
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