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有所怀疑,严震直还是要说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他也自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毕竟富户出身的他对于寻常的钱财看不上。
取得政绩,这对严震直来说更加的有吸引力,成为能臣也是他的一个抱负。
他虽然是工部尚书,但是不算是正经的读书人,和科举入仕的同僚们有所区别。以粮长的身份入仕,可以说这是大明的第一人。
这是他的骄傲,同样也是他的一些压力,必须要将一些事情做的更好,才能让那些同僚们认可,才可以报答皇帝的简拔之恩。
虽然心里叫苦不迭,不过严震直还是说道,“殿下,江南河道最该修筑、疏浚,一来可让扬州再次繁华,二来就是可为山东之境打下基础。”
朱允熥也明白一些道理,大运河在山东境内的一些区域基本上是堵塞了,而江南这边的情况是稍微好一点。
严震直继续说道,“江南漕运沿运河抵达淮安后,须转陆运翻过河坝,再经淮河抵达清河。朝廷可淮安城西侧的管家湖起,开凿二十里河渠,命名为清江浦,将湖水导入淮河,这样也能直接入黄河。”
这就是黄河改道带来的‘好处’之一,南段的一些黄河水道就是在淮安附近,现在的黄河可不是以后的‘黄河故道’。
朱允熥一听顿时觉得有道理,看来严震直在疏浚大运河这件事情上确实是下了苦功夫,甚至不只是单纯的考虑疏浚大运河了,还有很多其他的规划。
就严震直提出来的这些,也包括治理黄淮的策略,估计要是朝廷还有余力,后续也可以顺势展开一系列的大工程了。
仔细想了想之后,朱允熥说道,“严尚书说的是有理,只是这件事情不能妄下定论。召人商议一番,然后报与陛下。”
这也不见得就是朱允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