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书记点了点头“毕竟历史已经证明了,苏联都只是把我们当成了淘汰技术的接收者,欧美更是不用指望,刚对我们搞了个禁运条款,从苏联引进的这些东西,熬到七八十年代根本没办法升级,国门一打开,直接被人冲击得毫无还手之力。”
主席点了点头“就是这样,后世的成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才才是最宝贵的,我们现在连开挖掘机的人都找不出来,还要小邹同志一个个手把手教,小邹同志更不能出问题。”
总理看了看表“时间不早了,实在不行,先让小邹同志带一批黄金过去,换一些物资过来应急,我们现在的境况已经比历史上好多了,至少有对红色沙文主义说不的底气了嘛。”
几位书记都苦笑了起来。
现在这当口,真要中苏翻脸,到时候指不定都不用美国人在台湾起哄架秧子,自己内部就得先乱起来。
现在国内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大家都在勉力维持局面,苏联输入的产品虽然不多,但好歹能作用。
至于邹临天这条线,文物古董毕竟是有数的,不可能无穷无尽,书记处和邹临天评估了一下,估计也就一两百亿了不起了,这笔钱全部要投入重庆的这个工业园区里面。
毕竟邹临天给书记处承诺的是一个年产量1000万吨的钢厂,加一个拥有机械设备近三千台套的一个机床厂,有了这两个工厂,中国人就有了自己可以下蛋的母鸡,这样才能鸡生蛋,蛋生鸡开始滚雪球。
为了这个目标,书记处面对后世那如山如海的物资楞是忍住了,连化肥这种急需的产品,都只是购买了十万吨来做试验推广。
这样都还远远不够,书记处还在愁后续购买废钢的钱从哪里来,虽然电炉能添加四成的生铁,但废钢也不能少。
其中四成的生铁才是最打动书记处的原因,咱们钢虽然炼得不好,但生铁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东西还是有办法的,这年头炼钢技术还很原始,铁和钢的差价大得惊人,这个工业区只要能投产,将来必定变成新中国的一个聚宝盆,为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了这个目标,化肥换粮食计划赚来的那些粮食,全部投在了马鞍山铁矿,目的就是为这个工业区提供生铁。
=
早上八点,从两个世界不断跳转赶到北京的邹临天就被拉进了书记处的会议室。
看到他拿出来的那张不锈钢卡片,书记们都苦笑起来。
主席笑着说道“我们还在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