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寇兵除了抽调出来补充各部的两千精锐外,其他人要全部精简掉,将迁徙到羽嘉西北部的燕语高地定居,那是目前燕云境内水源最充沛的地区之一。
狭长的燕语高地,位于岗都斯山的东麓,向北一直延伸到天都山峡口,流寇大营、铁矿场营地都处于燕语高地的边缘,江采离在进入羽嘉城之前,心里就拟好了在流寇大营旧址、铁矿场营地筑城的计划,借助渎神之路与楚布河西岸废道,就勾勒出向燕云南部地区扩张的轮廓,羽嘉郡的实际控制地域将增加两倍以上。
其实目前羽嘉面临最紧急的问题,不是缺水,而是缺人。说起这个话题,众人不免又抱怨起来。
寇兵叛乱,羽嘉军民死亡愈万,又有大量寇兵投敌,离开羽嘉,使得羽嘉十万军民顿时损失两成。德罗巴所部精简下来,编民户五千,暂时以狩猎游牧为生,待铁矿场、流寇大营、天都山峡口三城筑成,可辅以农耕。上唐、望野两地民户只有三千,羽嘉城北的楚布河谷地区有民户四千,所幸寇兵叛乱持续的时间极少,战火没有波及那里,损失极少。如今整个羽嘉郡只有一万两千余民户,加上定居千贺湖谷的七八千楼迦罗人,却要维持将近一万的军队,谈割据还早了点。
素鸣衍掌握羽嘉郡军政大权,渎神之民走出黑砾原的步伐可以加快,但是整个黑砾原的渎神之民也只有七八万,离割据读力的要求差距甚远,若在羽嘉行精兵之政,羽喜嘉最终要容纳十到十二万民户才能维持这么多的军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可以吸引休屠郡的民户向羽嘉迁徙,再一个就是向青叶郡掳夺人口。若无战事天灾,民户极少愿意背井离乡到其他地方定居,何况羽嘉在青岚人的眼中,一直是蛮荒之地,其实以素鸣衍个人的意愿来说,以他对摩揭氏、巫氏的戒心,他更愿意到迦南掳夺人口。易氏既然先挑动战争,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羽嘉山与峻衡山在羽嘉城的正面形成一个喇叭形的山谷平原,羽嘉城位于喇叭底,只用一城四堡就完全封住进出羽嘉的通道,喇叭形山谷平原的另一端开口就是宽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