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刘彻叹了口气:“若赵匡胤能狠下心来,也不至于身死宫中。”
\n
“最无情,便是皇家血脉。”
\n
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将大局置于个人情感之上。
\n
皇位的更替,往往伴随着流血和牺牲。
\n
从另一个角度看,汉武帝倒也理解赵匡胤的迟疑。
\n
也许在他内心深处,最终还是认同将皇位交给赵光义。
\n
原因无他——赵光义势大成军,早已羽翼丰满;
\n
而赵家那些年幼的子嗣,尚未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n
为了江山不崩,为了权力平稳过渡,传位弟弟未尝不是一种理智选择。
\n
既然那是那个时代的“潜规则”,自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n
……
\n
贞观时期!
\n
李世民盯着天幕中赵光义的身影,神情古怪。
\n
排行老二?也是太宗?!
\n
也是“疑似弑兄”?!
\n
这未免也太巧合了些……
\n
李世民越看越觉得亲切:这小子身上,怎么有几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n
虽说过程不同,结果倒是如出一辙。
\n
只不过,他李世民是策马夺天下,赵光义却是在兄长身边“暗度陈仓”。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