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卫边疆的武将,亦或是能救死扶伤的医者、能改良农桑的工匠,只要能为这方土地做事,麟阁便有你的位置。”
\n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站在最前排的少年郎攥紧了手中的卷宗,他叫苏砚,是苏霓裳商盟旗下一名账房先生的儿子,此次应试的是麟阁户部的算吏。他偷偷抬眼望向玉台,恰好与楚灵儿的目光撞个正着,那目光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审视,反倒带着几分温和的鼓励,让他紧张的心情骤然平复。
\n
楚灵儿自然注意到了这细微的骚动,她微微一笑,抬手示意身后的侍从:“传第一组应试者——文吏科,论‘北境商路与民生之关联’。”
\n
随着侍从的唱名,十名身着青衫的应试者走上玉台,其中便有苏砚。他们各自站在案前,提笔疾书,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在广场上交织成一片独特的韵律。楚灵儿缓步走在他们之间,目光扫过案上的文稿,偶尔驻足,轻声询问几句。
\n
走到苏砚案前时,她停下了脚步。少年的文稿上,不仅分析了苏霓裳主导的“新世商路”如何带动北境各城邦的贸易,还提出了“商路护民”的新思路——建议在商路沿途设立“便民驿”,既可供商队休憩,也能为沿途百姓提供物资补给与医疗援助,甚至能作为传递边疆军情的驿站。
\n
“这‘便民驿’的设想,你是如何想到的?”楚灵儿轻声问道。
\n
苏砚放下笔,起身躬身答道:“回城主,晚辈曾随父亲押送商队去过西境荒原,见那里的牧民因商路遥远,常有老弱病死在求医途中;而去年冬,西境哨所遭雪灾,因消息传递迟缓,援军晚到了三日,冻伤了不少弟兄。晚辈想,商路若能不止为‘利’,还能为‘民’为‘防’,或许能让北境更安稳。”
\n
楚灵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可知,提出‘新世商路’的苏霓裳前辈,曾说过‘商者,非唯利是图,亦当承天下之责’?你的想法,与她不谋而合。”
\n
苏砚愣了愣,随即面露喜色:“晚辈……晚辈只是觉得,这是该做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