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后第三十天,祁明远站在重新设计的联合国大厦顶层,俯瞰著面目一新的纽约城。曾经钢筋玻璃的丛林现在点缀著生机勃勃的垂直园,建筑物表面流动著生物发光涂层,根据日光强度调节城市的光合作用效率。
“空气品质指数17,p2.5接近於零。“林志远走到他身边,眼睛在阳光下闪烁著微弱的蓝光,“昨天又有三座燃煤电厂自愿关闭。量子电网的效率比传统方式高出80%。“
祁明远点点头,不需要查看数据就能感知到城市的变化——通过量子网络,他可以直接“感受“到每一棵新种植的树木在净化空气,每一块太阳能板在收集能量。这种感知不是数位化的,而是如同知道自己手指位置一样自然。
“適应得如何?“他问老友。
林志远轻笑:“作为最后一个接受连接的'顽固派',我必须承认...我错了。医疗效率提升了300%,误诊率降至零。昨天我们甚至逆转了三个晚期癌症病例。“
大厦玻璃上突然浮现流动的光纹——这是量子通信的可视化表现。小雨的面容在光纹中凝聚,比一个月前更加成熟寧静。
“爸爸,陈光在月球基地发现了些东西。你需要来看看。“
下一秒,祁明远的意识被拉入量子网络的高速通道。空间感短暂消失后,他发现自己站在一个月球环形山边缘的透明穹顶下。真实的肉体仍在纽约,但量子投影与实体几乎无法区分。
陈光和其他五名宿主站在一台奇特的设备前——那明显不是人类科技,材质类似海底城市的蓝色晶体,但形状更加复杂。
“我们清理阿波罗遗蹟时发现的。“陈光指向设备,“一直埋在地下二十米处,至少五十万年歷史。“
祁明远走近观察。设备表面刻著与海底城市相同的量子全息文字,但排列方式更加数学化。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