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组织大型活动的第一步,永远都是精确到每一分的预算。
\n
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本能。
\n
因此,他下意识地便开始在心中估算:百官的赐宴,需要光禄寺支出多少钱粮?宫中的彩灯和装饰,又耗费了内官监多少银两?
\n
零零总总的条目在他脑海中飞速掠过,最终汇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约数。
\n
这一日的盛大庆典,足以让一支边军换装,或让河南数万灾民吃上一个月饱饭了。
\n
难道昨日费尽心机,才从三杨手中夺回了定义国策的权力,就是为了主持这样一场奢靡的庆典吗?
\n
这个念头,让他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昨日经筵上那场惊心动魄的胜利。
\n
是的,他赢了,在这个额大明帝国最高层级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暂时压制了以三杨为代表的“守成派”官僚。
\n
可这份胜利的果实,此刻在他口中,却化为了说不出的苦涩。
\n
一碗极致讲究的长寿面,一场极尽奢华的万寿节,与千里之外嗷嗷待哺的饥民处于同一国土。
\n
这个强烈近乎荒诞的反差,如同一滴苦涩的胆汁,滴入了他那颗因胜利而略微有些飘然的心里,瞬间让口中所有的滋味,都化为了令他作呕的腥涩。
\n
他想到了户部尚书那张永远都写着“国库空虚”的苦脸,更想到了于谦从河南发来的那封字字泣血的奏报,想到了那句让他至今夜不能寐的——“易子而食”。
\n
他忽然感到一阵强烈的反胃。
\n
曾几何时,他吕川,作为一个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中管干部,最痛恨的就是这种脱离群众、铺张浪费的形式主义!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