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但闸机口前前面却站满了人,并且由前及后,直线一字排开,一只延伸到队尾,接近热水间的位置。人流两旁是稀稀疏疏的两排暗红色透空不锈钢靠凳,上面也坐满了候车的人。每个人都带着大包小包,有行李箱,有编织袋,有双肩包;有拖家带口的中年人,有20多岁的年轻情侣,有半白头发或谢顶的面容沧桑的老人——因为目的地是新疆,自然也少不了穿着民族服饰、带着无沿平顶礼拜帽的维族面孔:或浓眉、八字胡的青年男子,或棕色卷发、鼻子高挺的年轻妇女,或皱纹深陷、浓密络腮胡子的维族老人。
\n
与众多的汉族面孔相比,他们仿佛异类。不了解的人会生出好奇或芥蒂,了解的人却会笑面相迎。维族或汉族,或者其他什么民族,大家的出发地可能不一样,但像是无数颗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水滴,暂时汇聚到这个叫做“北京西站”的溪流里,然后逆流西上,前往自己的目的地,或归乡、或探亲访友或寻找生活的出路。
\n
在候车室稍作调整,偌大的候车厅便响起z69开始检票的广播,对应检票口上方电子屏“正在候车”黄色字也跟着变为绿色的“正在检票”,人群随即开始蠕动。队伍行进的速度,取决于前方人行李的多寡、刷身份证的快慢以及故障率。
\n
我所在的队伍多少出了一点状况,好在整体行进速度不慢。跟着人流出了闸机口,又顺着扶梯下到月台上,便对照着电子指示屏,寻找对应的15号车厢。跟随门口聚集的10余名乘客,经列车员验过身份证后,我便拉着行李箱登上目标车厢。
\n
我的座位是59号,按照每节硬座车厢可容纳100余人计算,差不多是车厢中间的位置。至于是否靠窗,就要看运气了。长路漫漫,有个靠窗的位置很有必要。虽然因此牺牲了脚下舒展的空间和出入的便利性,但有小桌板可倚可靠,且能四望窗外的景色,以舒缓眼睛,消除疲惫,自然更使人欢喜——若恰好是四人座,更是上天一大恩赐了——不仅得了空间,更得了出入便利。
\n
循着墙上的数字,很轻松便找到了座位——很可惜,不是理想的四人座,而是六人座。不过是中间位,挨着小桌板,这多少使我稍感安慰。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4页 /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