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芒,随即隐没,犹如智慧之字重归混沌之源。“快看!“有人指着窗外,只见学宫上空的云层被金色流火映成琉璃色,无数墨字组成的光带正朝着北方的巨盘飞去。烛台火焰猛然跃起,火舌缠绕间,竹简虚影翩然浮现,失传的先王典诰以光焰之姿,悠然流淌于夜空。当最后一卷《尚书》残篇化作流光飞逝,藏书阁的青铜镇纸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与千里外的巨盘遥相呼应,仿佛在奏响文明传承的赞歌。
\n
人间乱象洛邑街头的百姓跪在祠堂前,用冻僵的手点燃艾草。中年妇人抱着啼哭的幼儿,对着祖先牌位喃喃自语:“孔夫子昨日还在卫国讲学,怎么就……“墙角的老叟吧嗒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灭:“当年老子过函谷关,留下五千言就骑牛西去,如今怕是应了'圣人隐'的预言……“烟雾缭绕中,祠堂梁柱上的先贤画像突然泛起微光,衣袂纹路竟与巨盘符文隐隐重合,仿佛在诉说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苏秦的书房里,诡异的白火正在吞噬案头的帛书。《揣》《摩》二篇的字迹在火中扭曲变形,最终化作蝌蚪状的符号悬浮空中。纵横家手执断笔,颤抖间,墨汁如灵蛇般蜿蜒,于地面勾勒出巨盘的神秘轮廓。当最后一张列国地图被火焰吞没,灰烬中浮出的符号突然连成星图,指向洛邑东北方向——那里正是太史令姬昭夜夜观星的地方,仿佛某种命运的指引。
\n
秘辛初现观星台上,姬昭盯着龟甲上的新裂纹。这次的纹路不再是凶兆,反而组成了北斗环绕巨盘的图案。他忽然想起太庙里的《周官》记载:“太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知天地之变。“颤抖的手指抚过浑天仪基座的暗格,取出三百年前先祖留下的玉匣,里面泛黄的丝帛上,竟画着与眼前巨盘一模一样的图案,旁边用蝌蚪文写着:“天垣开,圣哲归,文明锁,待星使。“远处传来宫墙倒塌的巨响,姬昭望向东南方,只见曲阜方向腾起靛青色的光晕,与巨盘的青铜色相映生辉。他忽然明白,所谓“圣哲隐踪“并非消亡,而是被某种力量纳入巨盘的轨迹。当第一缕晨曦掠过巨盘边缘,姬昭看到盘面上的符文突然全部亮起,在天空拼出八个大字:“百家归位,文明重启“。晨风掀起他的衣袂,姬昭望着渐渐隐没的巨盘,终于想起幼年在太学听到的传说——上古五帝曾以文明为锁,将混沌封印于天垣之外。如今巨盘现世,怕是天地间的文明平衡已被打破,而孔子、老子等圣哲,正是维系人间道统的“文明之钥“。他紧握那残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